



適合小型的平地、修坡、開溝槽等通用作業(yè)。
根據設定的參考點計算鏟斗與目標作業(yè)面的相對高程,通過實時的可視化引導避免超挖或欠挖,確保挖掘作業(yè)符合工程精度規(guī)格。
1、減少操作手頻繁上下車靠肉眼查看是否符合要求。
2、減少反復修整和返工的工作量。
3、省去對輔工放樣和測量的依賴。
4、減少施工場地標樁的數量。


適合需要高精度的大型、有規(guī)劃的且復雜的基礎設施建設、高速公路、商業(yè)地基和航道疏浚等工程。
1、無需放樣測繪,導入工程底圖即可開始作業(yè)。
2、減少了對現場輔工的依賴,同時提升了作業(yè)場地的安全性。
3、對操作手的經驗技能要求低,操作手只需看著屏幕上的指引就能高效精準完成施工。
4、對水下清淤、水下修坡等低可視甚至不可視的作業(yè)也能輕松應對。
5、減少了因超挖或欠挖導致的反復作業(yè),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質量。
6、可實時查看工程完成進度、超挖率、欠挖率。



一、痛點難點
1、多級開口線、馬道線,多級坡施工的測繪成本高;
2、每修5米左右就需要進行測繪;
3、精挖返工比例超30%。
二、解決方案
1、技術員導入施工坡面設計圖;
2、自動生成DTM 3D引導模型;
3、操作手基于可視化引導視圖進行作業(yè)。
三、效果增益
1、無需測繪人員放樣拉線;
2、無需每5米停工測繪;
3、大大減少精挖返工;
4、精挖提效超30%。

一、痛點難點
1、管溝深度控制需要輔工輔助;
2、長距離管溝坡度控制非常困難。
二、解決方案
1、對于小型工程,通過引導系統(tǒng)采點建模;
2、對于長距離油氣管溝,直接導入管溝的CAD 3D設計圖;
3、操作手基于可視化引導視圖進行作業(yè)。
三、效果增益
1、無需測繪人員,放樣拉線;
2、大大減少精挖返工;
3、精挖提效超30%。

一、痛點難點
1、水下清淤:水位變化,無法控制高程,常年超挖50~100cm;
2、水下破碎:無法知道破碎錘角度和深度,反復提起來找位;
3、水下修坡:作業(yè)不可視,需要結合單波束測量5遍才能成型。
二、解決方案
1、技術員導入航道施工設計圖;
2、自動生成DTM 3D引導模型;
3、操作手基于可視化引導視圖進行作業(yè)。
三、項目增益
1、水下清淤:杜絕超挖欠挖,清淤效率提高10%;
2、水下破碎:杜絕超破和欠破,破碎效率提高40~50%;
3、水下修坡:兩遍成型,效率相較傳統(tǒng)方式一天作業(yè)20米提高到一天60米。



